其他

【悟石观察】读懂国务院机构改革背后的深意

2018-03-15 中科国腾CASGTVAC

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一次机构改革的力度之大、惊喜之多,超乎预测者的想象。先上三个判断:中国按照“大国”标准配置新的政府系统;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发生新一轮调整;党的全面领导将实现全覆盖。

中央下的每一步棋,都关系到国运的日月旋转。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整合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社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有关职责,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主要承担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待遇保障、移交安置、表彰奖励等方面职能。

消息一经发布便引爆互联网,刷屏朋友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退役军人问题的大思路、大手笔,体现了对人民军队的关心厚爱,具有里程碑意义。读懂这一战略性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这四句话颇为重要。

第一句:“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到半年,各地陆续组建了相应的退伍军人服务中心,此次机构改革更是单独设立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体现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效率和力度,迈出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重要一步。

网上流传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中,在远赴海外护航的征程中,在救灾抢险的第一线,人民军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军人的付出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然而,从社会层面看,军人的社会地位、价值认同客观来说有所弱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可谓击中了全军将士的痛点,回应了所有军人的期盼。不少战友留言:习主席这句话太暖心了,比涨工资还提神!

 

第二句:“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让军人受到尊崇,这是最基本的,这个要保障。”一句“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温暖军心,鼓舞人心。

权威部门统计显示,我国现有退役军人5700多万人,并以每年几十万人的速度递增。解决军人后顾之忧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军队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退役军人的今天就是现役军人的明天”,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安置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现役军人的训练热情和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然而受制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困难,军人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充分维护。一方面是“九龙治水”的做法,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是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各地服务能力面临“僧多粥少”,“水土不服”的局面。由此来看,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可谓正当其时,大有必要。

第三句:“要把好事办好办实”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于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好事办好办实。”贯彻习主席“要把好事办好办实”的要求,必须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机制、扎实的工作来落实落细。

当前,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迈出了第一步,作为一个新设立的部门,还需在加强内部统筹协调、理顺管理服务机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推动常态化工作开展上下功夫。这其中,法治思维、法治观念是关键。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中央重大部署,同样也要落实到退役军人管理工作中。事实上,从《国防法》到《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能否以严格标准落实好这些规定,能否以法治途径解决好退役军人的现实难题,是“把好事办好办实”的检验标准,也是退役军人事务部的重要职责。

第四句:“爱我人民爱我军”

时针拨回到1991年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赋诗《军民情·七律》:“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对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对国防事业的倾情关注,可谓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作风,也是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建军、治军的鲜明底色:在寒风凛冽的三角山哨所,和士兵一起执勤站岗;外出考察总会抽时间看望部队,解决基层反映突出的问题;身先士卒俯下身子察实情,要求各级开展当兵蹲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如今,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组建,寄予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军队的关心厚爱、体现了对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考,一方面将会在全社会凝聚起更大的拥军爱军热潮,更好维护军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全面重塑、浴火重生的人民军队更好捍卫国家利益,在新征程上建新功。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

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今天上午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当习近平走进会场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习近平同大家亲切握手,表示来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同各位代表共商国是,感到很高兴。

  会上,黎火辉、郭普校、张学宇、王辉青、杨初格西、李伟、朱程、王宁等8位代表围绕推进军民融合、加强实战化训练、加快航天领域发展、深化政策制度改革、做好武警部队改革、完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同代表们深入交流,详细询问有关情况,会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军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加强练兵备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狠抓全面从严治军,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军事业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

  习近平就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要求。他强调,

  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要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

  要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形成国防科技创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604folma2&width=500&height=375&auto=0  △习近平:仗怎么打,就怎么练

  习近平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开大合、大破大立、蹄疾步稳,实现了我军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有效解决了制约我军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

  要扎实推进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

  要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练兵备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提高我军战斗力。

  全军要坚决拥护和支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同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共同落实好跨军地改革任务。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于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好事办好办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6048bkzvp&width=500&height=375&auto=0  △习近平: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习近平强调,

  要加大依法治军工作力度,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

  全军要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要适应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求,结合军队实际做好有关工作。

  要加强同国家立法工作的衔接,突出加强备战急需、改革急用、官兵急盼的军事法规制度建设。

  要坚持严字当头,强化执纪执法监督,严肃追责问责,把依法从严贯穿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604mggnkh&width=500&height=375&auto=0  △习近平:士官队伍是部队中非常基础的骨干力量

  习近平指出,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军要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军地双方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会前,习近平亲切接见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中央军委委员魏凤和、李作成、苗华、张升民参加会议。

01

本轮大部制改革当中,有两个部门的设置非常新鲜,也最具划时代意义。

一个是国家移民管理局整合公安部的出入境管理、边防检查职责,建立健全签证管理协调机制。

另一个是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整合商务部对外缓助工作有关职责、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

国家移民管理局,以前是出入境管理,现在是移民管理,几个字之差,意味大不相同。出入境是边防管控的概念,潜台词就是看好国门。移民是服务管理,暗含海纳百川、喜迎四方来客的意味。

目前,中国制造正处于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风口上,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临近,福耀玻璃、富士康等标杆企业跑向美国建厂更是敲响了警钟。此外,中国自贸区已经形成了雁阵格局,未来还将全面开放。种种变化都要求中国改变以往以控制为主的管理机制,主动参与国际人才争夺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组建这个部门,就是要在对外援助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情况下,更好服务国家的外交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

目前西方世界正处于深刻的调整期,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日本陷入老龄化泥沼,老牌帝国闹分裂闹民粹主义,这是几百年来,中国崛起的极为难得的机遇,甚至可以说唯一的窗口。

组建国际发展合作署,改革援外方式,虽然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却是有一笔经济账可以算:一是利于在构筑共同发展利益的同时,开启双边合作,打开目标国市场,并消解国内过剩产能。二是向世界展示大国担当和大国责任,帮助中国拥有更强的话语权。

以往的大部制改革,更多地是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大转型下,为应对内部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如今更多是站在国际舞台中心的位置上,来应对外部的变化。两个部门,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彼此遥相呼应,互为统筹,让我们看到中国开始全方位以“大国”标准审视自己。


02

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这个机构连国外也少有,其规格之高,令人深感意外。

这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不同于国务院的“其他机构”,其部门一把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任命,地位不同一般。

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褒扬彰显退役军人为党、国家和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负责军队转业复员、退休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组织开展退役军人优待抚恤,负责烈士及退役军人荣誉奖励、军人公墓维护以及纪念活动等。

军人与国家的联系在行政上得到了明显强化。

一句话,放手干吧,你们的背后有国家。它体现了中国从军事大国向军事强国发展的决心。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军队将会更多地走出去,值得拭目以待。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甚至比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更具有深远的影响。


03

在这次机构调整中,国地税的合并表明中央与地方将形成全新的格局。

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中国的财税制度实行分灶吃饭,财政收益更多地留在了地方,导致中央陷入财政危机。

为了防止地方诸侯主义,中央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分税制,把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几个小税种留给地方,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这些大税种则实行中央与地方共享,将大部头的财政收入拿上来,最后再通过转移支付,把钱洒下去。用这种方式指挥大象跳舞,进行全国调控。

这是中国改革的经典之作。没有当年那场改革,很可能就没有今日的中国。但它也留下几个病根子——

  • 地方事权多财权少。积极性受打击,有时候政令不出中南海。

  • 为了得到资源倾斜,地方跑部钱进,滋生腐败。

  • 地方患上土地财政依赖度,整个经济被房地产绑架。

这一次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无非就是要理顺国税地税之间的关联,使得财政收入的转移更为顺畅。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一次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是要往哪个方向发力,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是下放还是上收?

联想起近来中央不断吹风要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最大的可能性只能是前者,就是下放更多的财权给地方,使得地方财权、事权相统一。请牢牢记住这一句话,这会是未来中国所有经济改革的逻辑原点。

基于这个角度,房地产税的出台就显得更为紧迫了,整个立法、落地的过程将会提速。只有新开这个源头,才能去代替土地出让金,帮助地方走出土地财政怪圈。


04

实际上,要读懂这一次的大变革,就必须读懂权威人士刘鹤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其字字珠玑,每个字都包含着深意。

比如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及,要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基础上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去掉了新闻、出版两个词。

很多人看不懂说,难道这是在两大宣传领域中,权力机关的存在感将弱化?

非也非也。其实刘鹤在文中就已经说了,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核心问题。要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其他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配合着看,你就明白了。

此外,这篇文章还提及,加强和优化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国家安全、政法、统战、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网信、外交、审计等工作的领导。

在这些领域,目前中央和地方都有机构/小组可以对应,唯独科技和审计比较欠缺。未来全覆盖的可能性相当大。

据刘鹤透露,与以往机构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不同,这次机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

毫无疑问,国务院机构改革只是上半场,下半场是党的机构改革。

前者关系到执行力的问题,后者关系到治理模式的问题。

而下半场的改革无疑更为艰巨和宏大,它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走向。

深度阅读

对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刘鹤这么说

即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将听取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监察法草案的说明,听取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鹤今天在人民日报撰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全文如下: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

刘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必要性,自觉加以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机构建设和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作为上层建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适应社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基础变化而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点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但要看到,当前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必须按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依托。我们党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从组织机构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的各领域各环节,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迫切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三)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化机构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各领域改革发挥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但必须看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必须将改革深入到机构层面。目前,我国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不尽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攻坚克难提供体制支撑和保障。

(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必须为解决突出矛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提供保障;同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又必须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但要看到,目前我国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适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基层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有待完善,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需要增强等。这就迫切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科学配置机构职能、完善体制机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二、准确把握这场深刻变革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核心问题。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为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决定》要求,一是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首先要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和优化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国家安全、政法、统战、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网信、外交、审计等工作的领导。其他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同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调整相衔接。二是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三是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归口协调职能,统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四是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其他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五是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二)改革范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与以往机构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不同,这次机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除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外,一是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要求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二是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要求完善党政机构布局,深化人大、政协和司法机构改革,深化群团组织改革,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三是合理设置地方机构。要求确保集中统一领导,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等。

(三)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这次改革之所以具有革命性,就在于不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而是要对现有的传统既得利益进行整合,重塑新的利益格局。《决定》提出,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如明确要求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克服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实现政事分开,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

(四)改革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科学性是关系到整个改革方案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从而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针对我国机构编制科学化相对滞后,一些领域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决定》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强调必须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一是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二是要求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科学配置权力,减少机构数量,简化中间层次,推行扁平化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高效率组织体系。三是明确要求正确理解和落实党政职责分工,理顺党政机构职责关系,保证党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其他机构协同联动、高效运行。要求减少多头管理,减少职责分散交叉。四是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协调各方面力量,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五是省、市、县各级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的机构职能要基本对应;把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实施更为便捷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下放给地方。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既允许“一对多”,也允许“多对一”。

(五)改革的成果要法定化。通过法定化把改革成果固化、制度化,是这些年推进改革的成功做法。《决定》指出,机构编制法定化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机构编制规范化、法定化相对滞后,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决定》明确要求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一是完善党和国家机构法规制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法,增强“三定”规定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权责清单同“三定”规定有机衔接,规范和约束履职行为。二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强化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加大部门间、地区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种类和总量等规定。严格控制编外聘用人员。三是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肃追责问责。

三、切实保障机构改革的有效推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复杂,组织实施难度大。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有重点地解决阶段性突出矛盾,把工作做深做细,不折不扣把深化机构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当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充分发挥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这项重大改革。党中央统一领导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党政军群各方面机构改革配合,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党委和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做到敢于负责,敢于碰硬。

(二)依法有序落实改革方案。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最终都要体现在改革方案上。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做到蹄疾步稳。实施机构改革方案需要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规的,要及时启动相关程序。各部门在制定“三定”等具体实施方案中,特别是涉及机构职能调整的部门要讲大局,自觉服从中央决定,确保机构职能等按要求及时调整到位,抓紧完成转隶交接,不允许搞变通、拖延改革。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启动中央、省级机构改革,省以下机构改革在省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开展,梯次推进。

(三)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一方面,要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条件成熟的加大力度突破,条件暂不具备的先行试点,做好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衔接,做到全国一盘棋,行动一致;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各地实际,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地方和基层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要总结经验,及时在全国推广。

(四)做好扎实细致的具体实施工作。深化机构改革涉及部门和个人利益调整,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富有挑战性。有的机构调整,方案出台后几个月内就要落实到位;有的改革,可能需要一定时间,这都需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领导责任,研究解决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涉及的部门和个人,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教育工作,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运转正常。有关部门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好宣传解读和答疑释惑,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有效推进。

来源:人民日报


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给更多朋友,传递咱的中国立场。


©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悟石书院,图片来源于文人空间,中科国腾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中科国腾

微信号:casgtva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